据悉,去年底我国高级工以上技能型人才与技能劳动者之比1:5,技能劳动者与从业人员之比为1:3;而发达国家这两项之比分别为1:3和1:2。随着“十一五”期间“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的落实,技能型人才、技能劳动者、从业人员的梯次结构将更趋合理。技师学院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都被认为是拉动这项培训“专列”的“火车头”,于是人们开始考虑——技师学院如何发挥“火车头”作用。
“传统上认为学校的产品是学生,现在这样说就不对了,职业学校的产品应该是课程。学生为什么要到这个学校来学习?你有这样的课程,反映了职业发展的要求,我才到你这里来;或是你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我才来上学。学生是学校的合作伙伴,学生是学校的客户,你必须满足客户需求,提供最好的课程、最好的服务,这也是学校应该做的。”
——刘占山
国家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刘占山的这段话,通俗地阐述了目前职业技术学校的定位。盘点2006年近百家技师学院的业绩,谁都不会否认这些学校在技能人才培养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从技校晋升为技师学院用了22年。伫立在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的校园里,记者发现,学院最大的亮点不是那几百亩的大校园,而是主楼大厅东西两面墙上的近200枚铜牌。每一枚铜牌都代表一家省公路处、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或交通施工、监理、养护企业,他们组成了阵容庞大的学院董事会和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
一个学院,能够拥有这样一支研发队伍,怎能没有“双赢”的胜算呢?更何况,该院把发展规划、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无一例外都和行业、市场、学生联系在了一起。2007年,技师学院发展需要这样的思路。
交通是一个行业,其优势随处可见。仅“提速”一项,它就带来了机械、汽车;路桥等多个领域前所未有的发展。一条高标准的高速公路,从路面质量、监控、收费系统几方面,都需要与之匹配的先进服务与管理。10年前,该院就着手制定、编写高速公路收费、监控、排障、养护等项课程的教材,他们是交通行业里最早拥有一套完整的《全国交通系统高速公路培训教材》的学校。近10年来,在江苏省3300公里的高速公路及大桥上的工作人员队伍中,该院毕业生的身影随处可见,人数过万。有人讲,江苏省高速公路密度位居全国第一,高速公路的养护、服务质量在交通部组织的全国历次评比中名列前茅,这成绩里面既包含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又包含技师学院的教育水准。
去年,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在杭州招聘收费员、营运员,计划只招181人,进入笔试的1780人,670人是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不乏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毕业生。在不久前记者与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部分学生一起讨论大学生争当公路收费员的话题时,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的一名学生说:“高速路的收费员属于国企职工,人均年薪两万,保险齐全,吸引就业一点也不奇怪。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签约率也不如我们学院。原因是,我们有行业背景,校企联合办学,有与行业发展同步的路桥实训基地。你见到的200家咨询委员会会员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都是我们的校外辅导员,辅导员熟悉我们,我们了解企业,这种社会资源和集群式发展,使公路专业的学生每年都供不应求,即便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也比不上我们。”
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能因循基础教育或学历教育“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主动选择、不断创新发展的“山地游击战”模式。每场战役都有我们自己的特色。惟分数又不惟、讲动脑更要会动手、正规化又不能太正规,因为我们是就业教育、平民教育、兜底教育。我们的特色是,解放思想,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棒。技校没有这个特色,就不是技校。
——黄建荣
作为江苏省劳动保障厅从事技校教育培训工作十几年的培训处副处长,黄建荣的体会并不是空穴来风。
在扬州高邮,19岁的技校学生吴刚说:“两年前,我以100分之差被高中淘汰,当时还犹豫是帮父亲卖沙还是另谋出路。进高邮技校,是在南京交大上学的亲戚出的主意,他说学习机电一体化专业,虽然苦,但有前途。”现在,吴刚已经上了1年半,感觉很好,刚刚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成人高考“三门课”,完成了初级钳工的课程和实习。今年过了春节,他将赴扬州技师学院再读3年,毕业以后可以取得“双证”。
扬州技师学院目前在该市所辖的4县市都建立了分校,高邮技工学校就是其中的一家。因为技校大都是农民子弟,为了结合城乡的发展需求,节省教育成本,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技师学院以分校完成基础教育、学院完成综合教育来使技能教育层次化。吴刚上的是5年制的高技班,头1年半在县技校,后三年半在学院完成。吴刚对记者说:“选择权在于学生,也可以读本校的中技班,总之比上普通大专班合算,压力也小。”
不管获得什么样的技能等级,终究可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技校就要在培训方式上长短结合,灵活多样,以拓宽生源渠道,延伸专业领域。扬州技师学院的“连锁校”——“以一带四”模式,励口快技能人才培养的提速工程。
“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这是技校的培养目标。因此,技校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是要有“双师型”的教师,而我们目前技校“双师型”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还不到70%。未来,这个比例要到达到100%。讲师+工程师的队伍应是学校教师学术队伍的“领头羊”,这支队伍的建设,是技校安身立命之本。
——丁文书
毕业于清华大学、在一家机械厂做人力资源经理的丁文书说道:“很多学生没有被我们企业选中,原因在教师。技校老师不能只会理论,还要让学生上得了‘灶台’。从许多次‘预分配实习’中,我看学生的表现时发现,学校‘双师型’教师还不够多。”
丁向阳,是江苏省为数不多的教授级“双师型”讲师。他的教学是一种艺术。“钻孔”是钳工的一个基本功,丁老师用了一个口诀形象地表述给学生:“钻孔操作切记清,转速孔径配均匀;圆柱棒料金属棒,钻头顶角各不同;钻前划线冲点准,装夹牢靠穴位准;开钻慢进校准孔,按情冷却保质量;钻削过程靠手感,压力减小快钻通。”
丁老师讲的划线、锉削、錾削、钻孔、镶配、锯割、研磨、刮削等涉及钳工基本功的课程,乍一看干涩、难咽,但是变成学生琅琅上口的口诀时,却趣味横生,学生容易记住要领,迅速掌握技能。
记者还在丁老师所在的镇江技师学院的电气实训教室,看到了“双师型”教师的教学特色:把学科分成模块,再把模块分成若干课题。比如,师生研制的(DG-1型高级工训练柜”,把高级维修电工实训课分成继电接触线路、机床线路的设计、安装、调试、维修、PLC(弱电控制强电)基本指令和编程等若干模块,叫学生研究PLC与外设直接相连、完成完整的PLC编程训练与使用的全部过程。
该院'双师型”的教师培养注重从新分来的大学生做起,大学生教课前要先到企业实习两年。这所学校,教师要求的底线是“能讲会做一化”。
按照规划,2007年,江苏省的技师学院规模要达到在校生5000名,土地150亩、建筑10万平方米。但是,注重行业办学、发展“城乡结合教学模式”、经营好“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比硬件还要重要的事情。
- 上一篇:我市首届大学生创业培训在我院举行
- 下一篇:技师学院教学楼、学生公寓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