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技校毕业生的生存策略
同学们的毕业离校,就意味着你们人生旅途的真正启航。你们将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迈向职场,由学生变为员工,由消费者变为劳动者,这是人生的重大转折。涉世之初,如何尽快适应社会,在社会上生存、立足、发展,这是摆在每个同学面前的全新课题;如何应对人生挑战与压力,如何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续写人生辉煌篇章,这是每个同学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上述与同学们进行共同探讨。
议题一:认识社会——为自己导航
要适应社会,必须认识社会,涉世之初,入职之前,对我们的国情,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现行政策,法律法规,经济模式,就业格局,特别是你将要去生存发展的某一个地方的社会环境,都要比较全面的了解。否则,当你步入社会以后,就会两眼一抹黑,变成无头苍蝇,到处碰壁,就很难适应充满竞争与挑战、充满风险与危机的现实社会。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要我们一时半载洞察一切,看破世事,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对与己有关的社会环境有个大致的了解就行了。下面我们从六个主要方面来认识社会环境。
第一, 我国的基本国情。
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泱泱大国,人口占了全世界的1/4。有人算了一笔帐,把13亿多张嘴拼拢来相当1040000m2的一张大嘴。这张大嘴,山可以吃崩,海可以喝干,不知要消耗多少东西。由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就业环境不宽松,就业空间十分有限,劳动力严重过剩,劳动力始终供大于求。全国每年新生劳动力多达1400万人,另有1500万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再就业,尽管近20年经济持续发展、就业局面有明显改善,但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仅今年全国新生劳动力就有1400多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495万人,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800万个,仍有600万人找不到工作。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更低,高不成低不就,一走出校门就成了失业者,其身价和期望值一降再降,月薪要求由前几年的2000元降到了800元,甚至更低,技校生就业状况虽然优于高校生,但要找到称心如意的岗位,也非易事。
第二, 我国现行经济体制。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正逐步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就是通过市场这一经济杠杆来配置资源,调整价格。生产、经营者的自主权扩大,逐步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轨道,再不依赖国家、政府吃大锅饭,形成了“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局面,经济成分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产业结构也有了很大调整和改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给社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同时也十分残酷,它不相信眼泪,其根本特征就是竞争,竞争的结局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第三, 我国目前的就业机制和就业格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就业机制和就业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劳动力资源由国家统一调配,实行“统招统分”,逐步转到了用人单位自主用工,劳动者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竞争就业的轨道上来。劳动者已成为一种资源在市场中自由流动。
第四, 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WTO世贸组织的加入,特别是世界经济国际化、全球化运行,为各类企业特别是沿海企业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发展机遇,各类企业积极引进和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科技领先,以人为本”是沿海企业最根本的文化底蕴。例如风华高科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科技领先,以人为本,以事业凝聚人,以环境吸引人,以精神鼓舞人,以机制激活人,以良好的发展前景留住人。②“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高效率”是沿海企业的基本管理理念。本人走遍了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与各类企业进行了广泛的接触,无论是欧、美企业还是日资、韩资企业,还是国内上市公司、股份公司、民营企业,都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共性的特点。③“金字塔”是沿海企业的人力资源基本结构。员工队伍分为高层、中层、基层三个层次,高层为企业决策层,是企业的精英;中层为企业的基本管理层,是企业的管理、技术骨干;基层为一线员工,是企业的主力军。按劳付酬,多劳多得”是沿海企业的分配原则。绝大部分企业都能严格执行劳动法规,依据劳动法规确定工作时间和工资计发标准,工作时间为每周5天8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一般为574—690元/月,平时加班按底薪1.5倍计酬,休息日加班按底薪2倍计酬,法定假加班按底薪3倍计酬。⑤人尽其才,因材施用,用其所长是沿海企业用人机制。沿海企业非常尊重人才,用人机制非常灵活,注重真才实学,讲求适用实用,不论资排辈,不任人唯亲。其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是“看文凭更重水平,看能力更重业绩,看过程更重结果”。
第五, 我校就业安置的基本原则。
一是对毕业生就业实行安置承诺制。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学校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宣传通报办学理念、办学成果和就业去向、就业原则。与每个学生及家长签订《毕业生安置协议书》,凡完成学业、成绩合格,学校发给技校毕业证书和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体能符合企业招聘条件的,在毕业后6个月以内全部安置就业;对不符合安置条件的毕业生,学校尽力安置,保证95%的学生得到安置。二是对毕业生实行择优推荐制,所有学生从入校起,对其学业成绩、操行成绩分阶段进行综合评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并在班级公示栏内公示,推荐学生就业时由就业安置科、学生科、教务科共同把关,按照择优推荐原则和学生综合评分成绩确定每批应聘学生名单,并在校内公示,确保品学兼优的学生优先参加应聘,优先安排到一流企业就业。以政策导向,激励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第六, 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发展空间。
我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十分重视,始终把就业安置工作作为龙头工程来实施,坚持“校企联办,定向安置”订单式就业方针,把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作为毕业生就业目标市场。以珠三角为重点,以长三角为补充,大力开发毕业生就业市场,主动出击,广交朋友,寻找规模大、效益好、待遇高、用工规范、有发展前景的现代化企业,与之建立合作关系,成为合作伙伴。目前我校已在珠三角的深圳、广州、佛山、珠海、中山、东莞等地和长三角的江、浙、沪及周边地区建立稳固的安置基地和网络,已与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定向安置合作关系,名牌企业占80%以上,其中有20余家企业在我校定点挂牌,把我校作为“技术工人定点培养学校”。我校毕业生备受企业欢迎,毕业生的就业率达100%,稳定率达94.7%;很多毕业生在企业脱颖而出,有15%以上学生走上中、基管理岗位,成了生产管理技术骨干,有20多名学生被企业派往日本、德国、韩国深造。就业安置工作的显著成效为广大毕业生放飞职业理想,开辟了一条宽广的绿色通道,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平台。
- 上一篇:适应社会 谋求发展(二)
- 下一篇:面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和常见提问的回答思路